图片展示

市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主要工作

 

市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术团体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助力哈尔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做出积极贡献。

一、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服务创新人才成长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化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举办了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云展览,承办了中国科学家精神报告团龙江行等活动;在全国科协系统首创成立院士专家科普导师团,举办科学家精神报告会10余场次,参与活动达35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工作者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人才贴心服务。组织1500余位科技工作者开展体检、疗养、慰问等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6000余人次;宣传、表彰、举荐科技工作者典型1000余人次,激发了科技人才投身我市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热情。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开办了“创客中国”领军人才系列学习班;实施了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引导工程,资助继续教育项目121项;精心组织大学生动漫作品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四小”作品大赛等活动,表彰优秀作品5400余项,促进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着力打造助力“双创”品牌。组织实施了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工程,对80家科技初创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及科技需求服务;承办两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黑龙江赛区竞赛,培训参赛团队近900个;创办了“创新创业大讲堂”,支持创新创业培训58场次,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成功举办“国际绿点大赛”“中国(哈尔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促成36个项目签约落地哈尔滨新区;指导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申请成为我省首家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企业科技智力服务品牌。全国科协系统首家开展“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立了“科创中国”哈尔滨区域科技服务团,举办了“科创中国”哈尔滨新区科企对接会、新区药企线上问诊会;开展“科创中国·助力冰城”主题系列活动和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服务企业1300余家;促成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哈电动装公司、东北农业大学与大地勘察测绘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平房区三家科技企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头雁团队”与哈尔滨神州精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对接,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是着力打造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品牌。全国科协系统首创开通“945科技助农热线”,为农民授课180场次,授课视频在线点击量达2400万次;大力推广秸秆种植珍品食用菌项目,促进了环保和农民致富“双丰收”;主办了第二届金陵大豆学校培训班,组织大豆种植专家为区县种植大户提供全要素全流程服务,助力我市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成立市农技协水稻种植科技志愿服务团,服务水稻种植3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4000万元;建立了市科协首家“科技小院”,打造了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及人才培养新平台。

三、坚持科普服务民生需求,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新成果

一是聚焦民生需求,重点人群科普服务成效显著。针对青少年。全国首创建立青少年科普活动站62家;创建科普示范学校79所;连续六年开展“青少年远程同步种植”活动,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1200余场次,参与学生近百万人次。针对农民。发挥“三下乡”、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等农村科普品牌引领带动作用,开展系列科普、科技培训活动千余场次,惠及农民近200万人次。针对城镇居民。全国科协系统首创成立护理专家科普联盟,支持1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学专家科普社区行”活动,服务居民100万人次以上;开展“科普体验行”活动40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连续4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答活动,参与人数达1120万人次。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全国科协系统首创开展党员干部科学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举办讲座30余场;编发《领导干部科学素质读本》1万册;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在党校46个主体班次中增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市科协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十三五”期末,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11.1%,超过全国10.56%的平均水平。

二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应急科普构筑科学战疫“防火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制播防疫科普小视频62部,编印3.5万册防疫科普图书和9万套疫情防控宣传折页;开通10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热线;连续两年在292所中小学校开展“防疫知识进校园”活动,在120所中小学校设置疫情防控宣传栏。中国科协7次刊(播)发哈尔滨市科协抗疫工作信息。

三是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引领,科普传播力持续增强。投入500余万元,在全市社区建设新华科普联播屏696块,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科普中国社区e站”全覆盖;“哈尔滨科普e站”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超过14万;市科协科普抖音号浏览量达2500余万人次,吸引“粉丝”2.4万人;持续投入75万元,建设“三农科普网络书屋”150个;哈尔滨市高校科技志愿者协会联合会汇集在哈39所高校科技志愿者资源,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哈尔滨市科普信息员分享科普作品近20万篇,哈尔滨市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2021年度“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组织单位。

四、坚持发挥科技智力优势,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取得新进展

一是积极推进智库基地建设。深入落实《哈尔滨市“十大基地”建设工作方案》部署,建立市科协人才智库基地18个,入库专家近300名,征集拟转化成果236项,发布成果67项。发挥基地人才智力优势,积极为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标准制定、成果评估等服务近百项。

二是积极推进智力成果转化。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决策建议征集和“我为振兴发展献良策”等活动,通过《科技工作者之声》编报建议30余篇。以项目资助形式,对近百项决策咨询类学术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举办专家论证类会议10余场次,及时将会议成果形成决策咨询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参考。

三是积极推进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了“5G网络与人工智能”“生物经济”等系列科技培训讲座40余场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近万人次。编发《前沿科技成果》等主题科技宣传资料10余万份,提高了领导干部主动关注科技、自觉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

五、坚持提升能力勇担时代重任,科协组织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党员干部改革进取、干事担当的氛围不断增强。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精准有效纠治“四风”,狠抓廉政警示教育,筑牢了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不断巩固。

二是干部素质进一步提升。举办了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工作交流培训等系列活动,选派多名干部到基层进行了挂职锻炼,制定实施了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意见,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市科协连续多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三是组织覆盖进一步扩大。打造了科普教育基地联盟、高校科技志愿者协会联合会、农技协联合会和护理专家科普联盟4支品牌科普团队。市科协科技志愿服务队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培育命名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27家,省级基地55家,国家级基地12家。新成立企业科协14家,新建学会并吸收团体会员10家。积极推进所属学术团体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上游街23号2号楼      电话:(0451) 84689968  84634768      传真:(0451) 84618172

黑ICP备14002227号-1号 黑公网安备23010202010291号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慧网科技

在线咨询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

联系方式
扫一扫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